代表:盼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让冰花男孩现象成为历史
宜都融媒讯(记者 熊婷婷 实习生 刘可怡)民生所盼,服务所向。市人社局常态化开展民生需求大走访,将241次走访收集的198项诉求转化为175件落地实事,不断将“问题清单”淬炼成企业安心发展、群众安稳就业的“幸福清单”。
8月5日,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舾装车间内焊花四溅,数十名焊工在此进行船体装潢零部件的焊接,其中部分焊工,正是通过参加市就业训练中心“订单式”培训后入职,有效填补了企业当前的人员缺口。
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周金三介绍:“我们公司是从宜昌搬到宜都后,有一部分人员流失,从西坝到这边来,我们的产能扩了将近一倍,老厂那边建船可能一年是十二三艘的样子,到这边来增至20多艘,要翻倍,所以我们对人员的需求量是很大的。”
市人社局在走访中精准捕捉到这一关键信息,迅速与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签署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,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,联合开展“装备制造技能人才订单班”培训,为公司定向培育、储备电焊、铆工、电工等技能人才,有效破解了“招工难”与“就业难”。
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舾装车间焊工颜泽亮说:“我一直在家待业了半年,通过在培训中心学习,使我掌握了一门焊工的技能,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找到一份工作。我觉得这个对我们求职者来说非常好,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就业,不用到处去投简历,而且是定向培养,到公司来就能够正常地工作。”
达门船舶“订单式”培训的成功实践并不是个例,自今年起,市人社局探索推进“需求+培训+取证+招聘+就业”闭环培训模式,掌握企业及市场需求,以需定培,联合多家企业开展“订单式”培训,学员培训合格即可入企上岗就业。
“我们通过前期民生需求大走访活动,入企了解用工需求,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技能培训,推荐优秀学员到企业上岗,先后为达门船舶、榕生时装、宜运机电等6家企业共开展焊工、铆工、电工、服装缝纫工等专业‘订单式’培训班共15期325人。”市就业训练中心教师、宜昌市技能大师杨昌兵介绍道。
民生走访的触角不仅延伸至重点企业,更精准聚焦小微企业与初创企业的生存发展难题。“00后”老板凌佳鹏毕业后创立服饰公司,并利用淘宝平台开起网店,但平台推广费用高、回款周期长,一度让他资金吃紧。人社服务专员了解到该情况后,随即主动介入,为其精准对接政策资金支持。
宜都市乔伊红云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凌佳鹏回忆道:“在和人社局沟通时,他们了解到我在资金方面有一些需求,就协助我先后申请了5000元的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、90万的创业担保贷款。提交好材料之后,一个星期(钱)就下来了,解了我的燃眉之急。”
针对凌佳鹏这类青年创业者面临的普遍挑战,市人社局系统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,出台涵盖一次性创业补贴、创业扶持资金、创业担保贷款及创业培训等一揽子优惠政策,旨在提供全链条、全方位的创业支持。
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创业指导股股长赵凌辉说:“除了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扶持,我们还积极搭建返乡创业孵化平台,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、技术指导、市场信息等服务,并结合民生大走访实践活动,动态掌握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与痛点,解决他们在创业全周期中遇到的各类难题,力求实现精准对接、服务到家。”
今年以来,市人社局积极开展民生需求大走访,由班子成员牵头组建6个走访小组,带领40名业务骨干深入乡镇、企业,围绕企业稳岗用工、劳动关系、政策帮扶等多个方面摸排需求,全力解决企业诉求和困难,并采取针对性措施,助力企业发展与民生保障。
市人社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柴树华表示:“接下来,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民生关切,突出返乡创业服务,结合人社服务专员走访活动,问需于民,全力以赴推进稳就业、惠民生、促发展。”